质检总局发布了2013年全国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。根据对全国近32万家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相关数据的测算,2013年全国规模以上制造业(以下简称制造业)质量竞争力指数为83.14,比2012年小幅提高0.08,质量升级平稳推进。从三级指标看,标准与技术水平、研发与技改能力、核心技术能力、市场适应能力较上年提高了1.33、0.61、1.47、0.72,但质量管理水平、质量监督与检验水平分别下降了2.62和1.52。
报告显示,2013年质量竞争力主要呈现出3个特点:一是中国制造遭遇转型升级阵痛,质量竞争力增幅收窄。当前中国制造的传统比较优势已经明显减弱,质量竞争力提升压力增大。2009~2013年全国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增幅分别为1.18%、0.52%、0.38%、0.22%、0.10%,呈现出增速放缓态势。二是东部质量高地继续引领中国质量发展。从区域分布看,2013年东、中、西部地区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分别为86.52、81.85和80.69,东部地区质量竞争力整体较强。东部各省市连块环岛式分布形成了东部质量高地,继续引领中国质量发展。西部地区除重庆具备中等质量竞争力外,大多数省区仍处在欠竞争力发展阶段,西藏、青海、新疆、云南、广西、甘肃、宁夏质量竞争力指数均不足80分,连片形成质量洼地。三是三大类制造业质量竞争力呈阶梯状分布。2013年机械电子类制造业、资源加工类制造业和食品类制造业3大制造行业质量竞争力指数分别为88.70、80.86、78.25,由高到低呈阶梯状分布。
分行业来看,计算机、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为90.97,进入较强竞争力发展阶段。仪器仪表制造业、医药制造业等10个行业的质量竞争力在84分以上,处于中等质量竞争力发展阶段,具备一定的竞争优势和发展潜力。橡胶和塑料制品业、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、金属制品业等8个行业质量竞争力指数位于80~84分之间,处于初等质量竞争力发展阶段。木材加工和木、竹、藤、棕、草制品业,石油加工、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,皮革、毛皮、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等9个行业质量竞争力指数不足80分,仍处于欠竞争力阶段。